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中移動楊杰:智能經濟有望推動全球GDP年增長率提高一個百分點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5-07-27 12:21:11
“未來,智能經濟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高階形態,有預測表明,智能經濟有望推動全球GDP年增長率提高一個百分點,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久動能。”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AI煥新,產業共贏”企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上說。

楊杰表示,當前,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式進展,技術能力、經濟效益“兩個規模效應”持續釋放,在語言理解、圖像識別、高效學習等方面比肩甚至超過人類水平,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開啟碳硅融合的文明新形態,創造廣闊的發展新機遇。

在此方面,楊杰分享了三點思考,一是“智能倍增”,激發社會發展新紅利。當前,以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的硅基生命,正迎來群體性涌現。未來,隨著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載體的廣泛普及,硅基個體數量有望超過全球人口總量,成為社會勞動力和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形成新的“人才紅利”,出現新的“360行”。

二是“時空倍增”,釋放數實融合新潛能。隨著具身智能、世界模型、AI自主演進等前沿方向持續突破,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更加實時、精確地映射現實世界,孕育“數字孿生工廠”“元宇宙實驗室”等全新場景。未來,數字空間容量有望達到全球陸地面積數倍,推動社會發展邊界從“有限物理世界”到“無限數字時空”拓展,顯著增強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是“效能倍增”,點燃智能經濟新引擎。個性化智能體、人機協作生產、分布式交易等新業態,正推動形成超大規模協同創新網絡,驅動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與創新速度的指數級提升,加速智能經濟的蓬勃興起。

信息通信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進入“AI+”時代,中國移動能做什么?

對此,楊杰指出,進入“AI+”時代,中國移動一方面牽引科技創新,突破一批AI原創成果。另一方面,帶動產業創新,培育多元AI原生服務。

站在人工智能演進的關鍵節點,楊杰也歸納總結中國移動在做的事情。比如,在著力鍛造一流科技創新成果方面,一是突破核心能力,推動“九天”基礎大模型升級至3.0版本,攻關百萬級上下文解析、多模態復雜任務推理、行業知識深度理解等特色能力,打造技術領先、好用易用、自主可控的模型基座;二是創新技術架構,自主研發多模型和智能體聚合服務引擎MoMA,實現大小模型、不同模態、各類工具鏈與智能體的自主選擇、最優匹配;三是探索前沿領域,重點布局智能體網絡、世界模型、AI自主演進等前瞻方向,確保AI不僅能做事,還能做更復雜、更具創造性的事。

值得關注的是,會上,中國移動“九天”通用基礎大模型3.0發布。中國移動方面介紹,模型突破性采用可擴展至萬億級的MoE架構,以15T token多階段配比預訓練數據與全流程治理體系強化推理能力,創新構建113域×53能力的二維分級后訓練框架,結合動態強化學習策略,驅動復雜推理能力提升35%。在GPQA-Diamond評測中,“九天”以77.67分斬獲全球第二,超越DeepSeekR1和Qwen3。

此外,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在會上揭牌,這是中國移動專門重組成立的集人工智能領域研發運營于一體的新型專業化機構,其前身是中國移動研究院的“九天”人工智能團隊,通過中移九天公司(九天研究院)“一門兩牌”機制,致力于實現一流的AI核心技術原始創新和一流的AI創新成果轉化。

“回顧歷史,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蒸汽機一方面通過‘齒輪’的升級,實現功率、穩定性等性能的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杠桿’的引入,成為能夠在工廠制造、鐵路運輸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通用動力源,進而帶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升。如今,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AI的發展正處在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全面落地的重要拐點。”楊杰說,中國移動愿攜手各界,打造“AI+”時代的“新齒輪”和“新杠桿”,共闖AI技術無人區、共育產業創新試驗田、共建碳硅共生新秩序。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