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環(huán)球熱議:國企的面試我們應該怎么準備?國企面試的注意事項

來源:CSDN 時間:2023-03-22 10:42:11

最近大批的國企都進入了面試環(huán)節(jié),那么國企的面試我們應該怎么準備?上海國企招聘整理了如下的內容供大家做參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企的面試我們應該怎么準備?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信息量很大但在表述上又十分籠統(tǒng)的說法,但是我們可以試著拆解招聘公告的幾個關鍵詞,看看該如何進行針對性準備:

首先來看“基礎技能”,我們可以把它細分成“專業(yè)知識”與“業(yè)務能力”。

“專業(yè)知識”很好理解,面試中對專業(yè)知識的考察一般會作為筆試情況的補充,更注重應聘者對專業(yè)掌握的廣度、深度與靈活性,甚至可能會突破崗位要求本身,考察應聘者對整個行業(yè)的學習與思考。

舉個例子,筆試中可能會問:“請寫出本品牌企業(yè)的主要產品類型以及用戶群。”而面試中可能會問:“請談談對國家’三房兩改’為核心的供給側改革的理解及其對本企業(yè)業(yè)務發(fā)展的影響。”

這就要求我們在面試前做足功課,上至宏觀政策與行業(yè)趨勢,中到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與中遠期規(guī)劃,下及應聘崗位具體的專業(yè)要求,我們需要有意識、針對性地重構知識體系。

再看“業(yè)務能力”,這就與你所應聘的崗位類別密不可分了。

比如銷售類崗位可能需要應聘者具備良好的市場或客情開發(fā)、人際溝通/影響力以及抗壓能力;

營銷類崗位則更關注其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方案策劃以及落地執(zhí)行的能力;

而項目管理類崗位則更看中應聘者的系統(tǒng)規(guī)劃、目標分解、過程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這些都是我們勝任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業(yè)務能力,也就是說要想干好這份工作,我們必須能達到這些要求,辦成這些事兒。

那么在面試中要怎么證明我們具備這些能力呢?答案只有從過去中尋找。

經典的STAR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用過去真實發(fā)生的經歷,證明將來也能做成某件事,也即“在什么情況下,完成何種工作任務,具體是怎么做的,結果如何”,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再詳細了解下STAR模型的具體運用,用好這一模型,基于崗位具體要求,講好職業(yè)故事。

“綜合素養(yǎng)”與“反應能力”,我想合并討論,因為反應能力本質上也是職場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

總的來說職場綜合素養(yǎng)大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口頭表達能力

指面試中應聘者能否將自己的思想、觀點順暢、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表達是否清晰準確,是否具有感染力,音調、音量是否合適等等。

2. 邏輯思維能力

指應聘者能否緊扣面試問題進行精準作答。我們常說要弄清“面試官到底在問什么”,這就需要通過分析抓住問題的本質,回答中說理透徹、分析全面、條理清晰。

比如面試官問及我們的缺點,他是想找我們的茬嗎?

顯然不是,他極有可能是想通過我們的回答佐證他對我們能力現狀已有的判斷,而更大的一種可能,則是他希望以此來驗證我們是否對自己有準確的認知,或者我們是否誠實并值得信賴。

所以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尤其是通過分析崗位要求并在之前經歷的筆面試中發(fā)現的不足,同時這些不足應主要聚焦在目標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方面,也即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彌補與提高的,比如哪些工具運用還不夠熟練,對于哪一類問題理解得還不夠深刻,將來打算怎么改進等等。

3. 應變與抗壓能力

常有同學吐槽被一些奇葩問題給問哭了,心態(tài)被問崩了。

莫要慌,你可能遇上了壓力面試,面試官的本意并非打壓,而是想評估應聘者的應變能力、情緒控制力以及抗壓能力,從而判斷將來在職場中我們在遭遇工作壓力、上級批評、團隊有分歧等等不利情況下,是否能夠克制、從容、理智地應對。

我們需要了解,壓力面僅是面試的一種方式,面試官不會單就我們的答案內容來判斷我們行還是不行,而是根據我們的現場行為表現來判斷我們的應變與抗壓能力,想通這個道理,哪怕遇到一些需要“回顧失敗或難堪經歷”的問題,也會輕松許多,回答時不妨多點“復盤”的元素,比如“如果重來一次,可以如何做得更好”,既正面回應又巧妙應對壓力問題。

4. 求職動機

即了解應聘者為何希望來本單位工作,對哪類工作最感興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從而判斷本單位所能提供的職位或工作條件等能否滿足其要求和期望。

同時在很多情況下面試官也會進一步了解應聘者對于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比如為了報考這一職位做了哪些準備,除了課堂學習,還有哪些自主的學習計劃。

因為一個對于自己的職業(yè)方向不感興趣,沒有熱愛,或者對做什么、做得怎么樣都無所謂的人,很難會被認為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可以做得長久、勤勤懇懇、認真負責。

5. 面試禮儀

簡單的來說就是儀表端莊、衣著整潔、舉止文明。

我們的著裝打扮、行為舉止要與應聘企業(yè)的背景、性質、企業(yè)文化相一致,一方面展現良好的職業(yè)風貌,另一方面也能體現我們最大的誠意,表明我們是注意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的人,已經為步入職場做好了準備。

不可否認,面試準備是個系統(tǒng)問題,很難通過三語兩語地說清楚。

上述提及的能力也很難在一夜之間養(yǎng)成,需要日拱一卒的刻意練習與持續(xù)精進。“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假以時日,你的進步會讓你自己都感到驚訝。

在我看來,國企與民企最大的不同,在于對于“發(fā)展”的認知以及對于“信息流”的處理方式上。

國企談轉型、改革、發(fā)展,“穩(wěn)健”的風格貫穿始終,而內部工作信息流的處理也會復雜一些,決策、審批的環(huán)節(jié)多一些;

而民企則更注意結果與效率,內部的決策機制無疑更快,但有些時候也可能是簡單直接的領導意志。

從以上角度出發(fā),應聘國企,可以突出你的整體性、全局性思維與風控意識,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爭取做到“既要,又要,還要”;

而應聘民企,可以更多展現一些成就動機,說說自己過去是如何克服困難辦成某件并不容易的事兒,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影響、說服別人,哪怕強勢一點也無妨。

以上內容就是針對“國企的面試我們應該怎么準備?”的相關解答,希望這些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