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福建寧化:稻種生“金”促振興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5-07-07 17:29:54
近日,在福建省寧化縣湖村鎮陳家村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數臺插秧機在田間穿梭作業。農機手們嫻熟地操作著機器,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精準地植入田間,整齊的秧行與如鏡的水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農業畫卷。

每到插秧時節,湖村鎮的農機手們便嫻熟地操作著機器,將嫩綠的秧苗精準地植入田間。黃尉峰攝

“今年我的煙后稻制種面積接近2000畝。”制種大戶范水珍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合作社購買機械化插秧服務,每畝成本僅160元,比人工插秧節省220元,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一粒良種,萬千豐收。近年來,湖村鎮創新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成全縣首個高標準制種示范展示基地,并投資300萬元打造集種子周轉、收儲、烘干、收購于一體的區域服務中心。目前,全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8000余畝,預計年產值2900萬元,帶動5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超過2萬元。

湖村鎮的蓬勃發展,是寧化縣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作為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寧化縣擁有47萬余畝耕地,其中高標準農田34萬余畝。得益于武夷山東麓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獨特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丘陵地貌,這里具備發展水稻制種產業的天然優勢。

立足資源稟賦,寧化縣將種業納入“兩米兩茶一葉一稻種”六大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并將“稻種基地”建設寫入全縣“十四五”規劃。通過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制種產業提質增效。數據顯示,全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已連續7年穩定在3萬畝以上,2024年更達到5.7萬余畝,生產備案品種147個,正從制種大縣向制種強縣加速轉型。

在產業培育方面,寧化縣著力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通過“制種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整村推進”和“煙種融合”模式,培育了3家本土制種企業和34家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荃銀高科、隆平高科等50余家種業企業在此建立生產基地,其中25家企業基地規模超千畝。產業鏈帶動就業超萬人次,讓越來越多農戶端上了“種業金飯碗”。

為推進產業升級,寧化縣累計投入2040萬元加強基地建設,其中800萬元用于現代種業科技園前期工程。寧化六三種業作為首批入駐企業,已完成種子加工倉儲工程兩期建設,為打造集科研、生產、加工、物流、營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將持續深化產業優勢,推動制種基地向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寧化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通過品牌打造和產業融合,讓“寧化稻種”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帶領民眾在稻香萬里中共創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